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17的文章

喜樂的母親 快樂的兒女

一位是擁有八個兒女的母親, 一位是四肢癱瘓的女兒, 是什麼力量幫助她們擁有平安喜樂的人生? 在師大分部的校園裡,留著利落短髮的劉媽媽與電動輪椅上的女兒有說有笑,爽朗的笑聲,迴盪在林蔭大道間。一個眼神一抺微笑,母女間深厚的情感表露無遺。 劉媽媽的女兒劉憶年目前就讀師大博士班,她感謝校方為她的女兒準備的一切,讓女兒能在「無障礙」的環境中安心求學。她說:「我女兒進入師大博士班以後,因為會議室在地下室,之前沒有電梯,師大就特別為她增設了無障礙設施。還特別為她準備了宿舍,什麼設備都有,比住在家裡還好,我們滿心感恩。」 「劉憶年兩歲時因感冒發燒併發腦脊髓炎導致四肢癱瘓。因為她的狀況比較特殊,每天照顧不能鬆懈,無論是插管、抽痰,家裡隨時都準備呼吸器、抽痰機、氣墊床⋯⋯。」劉媽媽回憶說:「憶年小時候經常生病,一發燒就要送醫院,進出醫院好像家常便飯。」 辛苦求學路 「我想要出去玩。」在劉憶年成長過程中,這個平凡微小的心願,只能深埋在她年幼小的心靈裡,看著別的小孩自由自在地跑跳玩耍,她從小就知道自己與別人不同。因為四肢癱瘓,劉憶年只能用嘴巴咬筆或按鍵盤寫作業,讀起書來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心力。讀北一女的時候,在課業的壓力下,每天只能睡一兩個小時。早上五點鐘就要起床,趕搭復康巴士去學校(母親每天都要提早為她預約訂位)。 「媽媽,謝謝您。」言語上的感謝是無法表達劉憶年的感恩。讀書求學的過程,媽媽一路陪伴在身旁,所有的辛苦,她全看到眼裡。北一女畢業後,她考上國北教大、師大博士班,她認為沒有母親就沒有今天的她。除了每天的生活照顧之外,最重要的是,母親的信仰與樂觀的態度,幫助她克服心理、身理上的障礙,用喜樂的來迎接每一天。 輪椅VS樓梯 「對不起,我們沒有電梯。」餐廳的服務員說。   有一次同學聚餐,劉憶年到了餐廳才知道沒有任何無障礙設施可以協助她上樓,只好自己默默轉身回家。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,有好幾次,看到同學興高采烈地安排郊遊,她心裡明白:「我不可能去的。」雖然了然於心,但心裡還是會難過。有時候甚至會向上帝抱怨:「為什麼他們都可以去,我卻不行?」她也曾懷疑上帝,為什麼要讓她承受這種不公平的待遇? 但當她有一天讀到約翰福音九章一至三節:「門徒問耶穌說,拉比,這人生來是瞎眼的,是誰犯了罪?是這人呢?

專訪肯亞宣教士詹姆士和錢韻中牧師夫婦

「你為什麼會在這裡?你的爸爸媽媽呢?」 走在堆滿垃圾以及污水的巷道,錢韻中牧師小心地蹲在小孩身旁。 「我爸媽去工作了。」小孩的清澈眼睛,在黑色的皮膚相襯下,顯得分外明亮。 「你吃過飯了嗎?」小孩搖搖頭。錢韻中牧師拿出袋子裡僅有的麵包,分給小孩,附近幾個小孩馬上跑過來爭食。 肯亞Makuru貧民區,距首都奈洛比15公里,是肯亞第二大,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貧民窟之一, 有五十萬人口擠在這裡 。這些孩子的父母為了討生活出外打零工,家裡的孩子就沒有人照顧。一直等到晚上下了工回來,拿到工錢才有飯吃,全家人一天可能就只吃那一餐。 鐵皮屋校舍 「讓他們來教會吧。」 錢韻中牧師是台北靈糧堂的宣教士,25年前回應上帝的呼召到肯亞宣教。1993年與同為宣教士的詹姆士牧師結緍,多年來他們一直在肯亞Makuru服務貧民區的孩子。 錢韻中說,會辦學校完全不在他們的計劃之中。剛開始只是在教會主日學之後,收留25個孩子,教導這些孩子識字。一年之後,這些孩子本來應該到其他學校升學,家長卻要求說:「我們沒有其他學校可以送,請你繼續收留他們一年吧。」 「我們沒有錢,沒有教科書,也沒有錢付給老師⋯⋯。」錢韻中試著向家長解釋。但這些家長還是苦苦哀求,因為他們真的沒有辦法照顧這些孩子。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,沒有人想丟下這些孩子任他們在街頭自生自滅。為了讓這些孩子有教室可以上課,錢韻中將自己的積蓄拿出來,蓋了早期的鐵皮屋校舍,這就是最早的恩慈學校。 有一次某機構的醫療隊來到肯亞,該機構看了恩慈學校後,說他們有一個「餵養孩子」的計劃,他們決定提供經費供應這裡孩子的餐食。詹姆士和錢韻中夫婦有了這筆經費,他們開著一台小車,花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到鄉下,用在奈洛比十分之一的價錢,把一大袋一大袋的玉米和豆子載回Makuru,雖然只是簡單豆子玉米餐,但至少能固定供應這裡學生每天的午餐,讓孩子們都能吃飽。 回教徒媽媽的羊 「可不可以讓我的孩子也來這裡上學?」有一次在週四查經班聚會,四位索馬利亞媽媽(回教徒)坐在最後面一排。聚會結束後,她們上前來找詹姆士牧師談話。原來她們希望把孩子送來這裡讀書。 「我們的學校是基督教學校,如果願意讓孩子來,必須接受聖經的教導。」詹姆士說。 這群回民媽媽欣然同意了。錢韻中回憶說:「對回民來講,讓孩子接觸基督教是很不容易的事。現在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