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吉娃的努力-----秀林鄉三棧村實況報導


早上九點,世界展望會秀林中心社工員吉娃(註)剛打開辦公室大門,電話鈴就響起。她拿起電話,電話筒那端傳來一個女孩的聲音:
「‧‧‧‧‧我在警察局,請來幫助我!」

走夜路的阿蓮


    吉娃放下電話,馬上跑出辦公室。吉娃認得這個聲音,女孩叫阿蓮,只有十四歲,國中讀了兩年就輟學在家。阿蓮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,母親改嫁到嘉義,從小阿蓮和弟弟阿明都是阿嬤帶大的。女孩目前是展望會輔導的個案之一。

「這麼早,阿蓮在警察局幹什麼?」吉娃心裡疑惑著。吉娃到了秀林派出所。警員告訴吉娃:「這個頭髮染得金黃的女孩,今天凌晨兩點還在三棧村的街上閒蕩。」

「她身上沒有身分證,家裡也沒有電話,不知如何聯絡她家人。身上唯一只有妳們展望會的電話‧‧‧‧‧‧。」警員無奈地說著,神情顯得有些疲憊。

「那麼晚不回家,在外面做什麼呢?」回家的路上,吉娃問著阿蓮。

「沒有啊,在外面逛逛‧‧‧‧‧‧,反正家裡也沒人。」

「上次不是答應我要去上學,怎麼又黃牛了呢?」吉娃說。

「不想去,上學沒意思。」阿蓮很老實地說。

「一定要上學啊,不然將來怎麼辦‧‧‧‧‧‧?」

「我想去找媽媽,回來再說。」阿蓮不經心地說著。

過了幾天,吉娃聽說阿蓮又失去音訊。這一天筆者剛好到秀林鄉採訪展望會的山地工作,於是跟著吉娃,到社區找阿蓮。

憂愁的阿嬤


阿蓮的家是低矮的平房,房門大開著,音響也放著音樂。吉娃找遍所有的房間,卻找不到任何人。

「阿蓮的阿嬤在她二兒子那裡」坐在路邊的一位鄰居用太魯閣語說著。

 自小也是在村裡長大的吉娃,很快地找到田裡的工寮,工寮旁邊一群臉紅紅的人圍著炭火烤著肉。 阿蓮的大伯在工寮外漆著瓦斯筒。


「有什麼事?」幾個人遠遠看到我這個背著相機的陌生人,急忙跑來神情十分戒懼。

「要幹什麼?」

「他是來採訪展望會的工作‧‧‧‧‧‧。」吉娃忙著向眾人解釋,眾人才解除了戒備。熱情地邀我們一起喝著現在山地鄉最流行------滲了綠茶的稻香酒。顯然他們對展望會十分信任。

吉娃與眾人乾了幾杯,一經介紹,原來這些人都是阿蓮的親戚。閒聊了幾句後,吉娃才導入正題:「阿嬤呢?」

平時在外地開卡車的二叔這時也來了,他聽說吉娃在找阿嬤,就指著山上說:「阿嬤在山邊工作。」連忙騎著機車去把阿嬤載了來。


「阿蓮呢?」吉娃用太魯閣語問阿嬤。


「阿蓮離家好幾天了,‧‧‧‧‧‧她爸爸死得早,媽媽又改嫁,我從小把她帶大。

現在也管不了她了。」阿嬤佈滿皺紋的臉上,有著些許落寞與憂愁。

「阿嬤很關心阿蓮,她被人誤會是賣孫女,一直很傷心。」阿蓮的姑姑在一旁大聲說
著。

「阿蓮現在在那裡?」吉娃問。

「她去找她媽媽。」一個滿臉通紅的女人,一手拿著酒杯,一手指著南方。但也有人說阿蓮的母親已經回來了,眾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,有人說:「聽說有人在下面村子的卡拉OK裡看到阿蓮。」

「怎麼沒有去找阿蓮?」吉娃問。眾人夾肉的夾肉,喝酒的喝酒。

「會,本來我等一下就要去找她。」年輕的二叔說。

「有沒有打算讓她繼續讀書?」吉娃問。

「要啊,等回來一定要她去讀書。」二叔接著說:「我一直要她把染得金黃的頭髮剪掉。叫她好好讀書,她就是不聽,只愛玩。」年輕的二叔滿有責任感,但因工作的緣故,必須四處奔波,不能常在家。「我就怕她會出事,每次她離家,我是第一個把阿蓮的相片交給警察局的。」二叔說。

「會啦,她媽媽會帶她回來。回來後就叫她去上學。」眾人附和著說。

早婚的阿霞

 吉娃在秀林鄉展望會工作十餘年,先生是牧師,兩人一直熱心幫助社區的兒童。在剛才尋訪阿蓮的過程中,吉娃又順道探訪了上星期才結婚的小霞。

小霞現在才國中二年級,如今輟學在家,正用竹籤串起豬肉片,準備晚上拿到街上賣。問起她的早婚。她說:「我覺得結婚很好啊。」

雖然老師一直勸她,卻阻止不了她,還是結了婚。吉娃也勸她去讀夜間部完成學業,勸了半天,阿霞才勉強地點了頭。

「她就是不愛讀書,叫她去讀書她就不高興。」她母親在一旁苦笑著說。

就在阿霞家對面的于家,五個孩子都沒上學,父親臥病在家,母親也沒有固定的工作,一家人靠著家扶中心、與展望會的救濟金度日。

在鄰村我們還看到兩個沒穿褲子全身骯髒的孩子,無視於大車的來往,坐在馬路中央。賣菜的歐巴桑把孩子拉到路旁,口裡直唸著:「夭壽哦,他母親從來不管他們,什麼時候被車撞死都不知道。」歐巴桑告訴我們,她每次來到這裡,最怕就是就這兩個小子,她說:「有時候孩子的父母外出工作,沒人作飯給他們吃,他們還會去翻拉扱堆!」

後來社工員找到兩個孩子的家,低矮的房子裡果真沒人在家,社工員只好買些東西給他們吃。過沒多久,這兩個小子又出現在大路上。對鄰居而言,像這樣的孩子似乎已是思空見慣了,也沒人愛搭理他們。

「像這樣的家庭環境、文化背景,我們再努力似乎總是感到事倍功半。畢竟再多的救濟金也不能解決問題。」社工員感慨地說。

吉娃的困擾

「我們已盡了最大的努力了。」吉娃說她最大的困難是家長不與她們合作,有些家長根本不重視孩子的教育。
不切實際的法令與人力資源的短缺都是一大問題。吉娃也曾計劃送阿蓮去收容雛妓的善牧中心,但沒有成功。「因為善牧中心也沒有錢,要收容雛妓必須先向社會局申請經費,申請經費又必須提出具體證據,雛妓的證據蒐集不易又是一大難題。」吉娃說,這程序是非常複雜的,而且浪費時間。

其實家庭問題並不一定是所有問題的根源。吉娃說,曾有兩個十七歲的女孩失蹤了幾天,家長很關心她們,請展望會協助找尋。後來警方在某家旅社找到那女孩,女孩說是一位不認識的大哥哥要帶她們去花蓮玩。她們在旅社住了三天二夜,白天睡覺晚上玩樂。女孩們理直氣壯地,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不對。

吉娃說:「某位女孩在花蓮KTV上班,一天賺兩、三千元,女孩表示,客人喝了酒就亂摸,但她的想法是賺兩、三天就有車錢可以到台北找工作。」吉娃認為,是現代人錯誤的價值觀與敗壞的風氣影響了她們。

吉娃說:「我們要從教育著手,法令宣導也很重要。我覺得對孩子們父母的再教育是當務之急。」

但這要誰來作呢?這似乎又是一大難題。

(註:為保護受訪者,文中人物皆用化名。)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蒙塵的樂園---省社會處長密訪三棧村


民國八十三年八月省社會處長唐啟明因為連日來接獲民眾檢舉,指三棧村色情氾濫與人口販賣嚴重,卻不見當地有關機關有所行動,於是決定親自前往秀林鄉民有、三棧社區實地了解。

八月十二日,唐啟明在展望會的安排下密訪秀林鄉,在完全無預警,連縣政府都不知情的情況下,對當地數間頗負盛名的特種營業場所展開突擊檢查。

當晚八時四十分許,在村長與村民的建議下,唐啟明輕裝簡從,喬裝顧客騙過店門口保鑣進入店中。並親眼看到濃妝豔抹的女孩坐在店門招攬客人。據當地居民表示:「當時三棧村有八、九家卡拉ok,而且裡面的坐檯小姐泰半皆為年僅十三至十六歲的未成年少女。唐啟明在了解實地情況後,對嚴重的雛妓問題感到相當驚訝與震怒,並對地方政府的「視而不見」、「敷衍了事」的作風大表不滿,決定向上級反映並研擬對策。

展望會社工員說,因為這次密訪事件,引起媒體廣泛注意。地方政也開始大力整頓。由於警方的大力取締,現在三棧村幾乎每天臨檢,卡拉OK業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營業,但展望會也因此與卡拉OK業者結下了樑子。

轉入地下

吉娃說,有一天在路上與曾是小學同學的某卡拉OK老闆娘相遇,老闆娘放出狠話:「以後展望會的人就不要經過我們這裡,否則要你們好看‧‧‧‧‧‧。」當然吉娃和所有社工員並不會因此而懼怕,「現在警員每天都會來辦公室探望我們,我們也得到村子裡
大部分的鄉親支持。」吉娃說。

今年三月,為了解三棧村的現況,筆者曾路過三棧村。晚上十點,公路上一群頭髮染得金黃的青少年飆車族飛馳而過。過了三棧橋,三棧溪邊還可看到河邊兩家大型卡拉OK的霓虹燈看板,臨檢的警車停在橋頭,村子裡顯得異常平靜,聽說唐啟明密訪三棧村之後,由於警方臨檢。有的色情營業場所只好拆掉招牌轉入地下,筆者就看到一些住家的門大開著,穿著入時的少女不時向外張望,裡面紅紅綠綠的燈光顯得詭異。聽當地人說,這裡只有懂得門路的人才進得去。

三棧村的發跡

三棧村到底擁有怎樣的魅力,讓省長、社會處長、花蓮縣長傷透腦筋?
關於這點,讓我們先從三棧村的發跡談起:
三棧村原本是一個位於三棧溪邊平靜的小村莊,因為風景秀麗,附近停車又方便,假日遊客越來越多。不久「小太魯閣」之名不逕而走,附近居民因應需要,起初只是發展出許多冰果室或麵店。

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,花蓮特產玫瑰石禁採令發布之後,三棧溪河床因管理不易,偶有盜採事件,國寶級玫瑰石就集中在三棧溪附近交易。來自全國,甚至日本遊客動轍數十萬的交易,讓當地靠石材生意維生的居民收入豐碩。

但大批來自城市、甚至日本的遊客,也加速了色情文化的滋生。「曾有一位鄰居賣玫瑰石賺了十萬,當夜就在卡拉OK花了十萬元。第二天跟太太吵架鬧出事情來,全村都知道。」吉娃說。

當地居民表示,在這些卡拉ok裡,確實有未成年少女在其中。據吉娃的先生向花蓮某檢察官求證,今年三月當地警方就抓到了六名未成年少女陪酒,其中兩名當地人其他外地人。

吉娃說,這裡雛妓問題另一個原因是,泰雅族少女在所有台灣原住民當中是皮膚最白、身材高䠷、面貌最美麗的族群,很早就引起人口販子的注意。當然現在人口販賣的情形已改善了許多,據吉娃估計,十年前這裡人口販賣占全村居民的比率約有三成!
雖然每個城市都有她的色情問題,但是三棧村的問題,卻暴露出許多其他的社會問題。其中不但包含了家庭問題,還涉及了兒童保護、教育及文化等的社會問題。任誰也不願相信,在富裕的台灣,每天竟有數萬名未成年少女出賣著自己的身體,而三棧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,如果這樣的問題都無法喚起社會的關注,我們又如何能以「開發國家」自居呢?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道阻且長------學校老師的話


在吉娃的引介下,我們訪問了在佳民國小任教的施老師(要求保留全名)。施老師十分關心原住民社區的教育問題,不但親身參與輔導工作,甚至常用筆名在報上發表教育改革意見。以她十五年來作家庭訪問的經驗,她認為家庭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根本。

施老師說,有些學生從小就生長在色情氾濫的環境裡,他們幾乎都看過「A片」,問他們為什麼看,他們會理直氣壯的說:「因為父母在看,所以就一起看。」由於家長的性開放,學生從小就見怪不怪。更糟的是,學生的對性的認識,觀念模糊,施老師舉例說:「學生其實很老實,都會跑來告訴我,某某同學身上很有錢。如果問那位有錢的學生,錢是從那來的,她就會說:『有個叔叔帶我去摸摸,摸摸就有一百元可拿。』」

家庭問題

根據有關單位統計,原住民社區單親家庭與隔代教育(父母離鄉工作,孩子由祖父母照顧)的比率佔百分之五十以上。施老師說:「單親為了生活整天在外奔波,那有餘力照顧孩子?年輕的父母外出工作,把兒女託付給老人家,老人家沒受過什麼教育,只能張羅吃穿。根本無法督促孩子的課業。」

酗酒也是一大問題,原住民的個性豪放,施老師說:「我常到社區去訪問,常看到一堆堆的家長圍坐著喝酒,喝得醉醺醺的。」她說出最近的一個例子:「有一位高同學離家出走,沒來上課。我去他家探訪,發現他酗酒的父親會虐待他,半夜會叫孩子起來跑步或毒打。高同學的註冊費至今未交,父親根本沒錢,家扶中心的補助款都是老師代領,否則又被父親拿去喝酒。」


中途輟學

花蓮新城、秀林鄉兩所國中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女生中途輟學。施老師分析其輟學的原因,大致可分為兩類:一為家庭問題,二為學業上的挫折。其中尤以後者為嚴重,由於學生功課趕不上,加上教育局不時的抽測,使老師們倍感壓力。因此這些低成就的學生就成為害群之馬。老師的冷嘲熱諷,甚至不當的體罰,使學生每天坐如針氈。 甚至有些老師視輟學學生為班上毒瘤,去之而後快,免得影響班上平均成績。

學生輟學都到那裡去了呢?施老師說:「有些到聲色場所當小妹或公主。」施老師接著說:「倘若學校循強迫入學委員會的流程處理,官僚體係的層層通報鐵定是會讓這些案子石沉大海,音訊杳然。」而佳民國小的「馬上辦」方法較實際:一早發現學生沒來上學,馬上通知家長。行蹤不明者馬上通知管區警方報案協尋,並聯絡兒童保護專線處理。

壓力與挑戰

「有些中輟學生混跡聲色場所,社會這個大染缸早已玷污了他們的心靈,喝酒、抽菸、吸食毒品,染上惡習不在少數。就算學校千辛萬苦找回這些迷失羔羊,不久他們又會帶幾隻羔羊逃之夭夭,對校園風氣會有不良影響。老師們輔導工作做久了也會有無力感。」施老師說。

除了無力感之外,老師們最大的阻力還是來自於社會上的惡勢力。施老師曾與學校的陳主任去社區關懷某學生,結果被學生母親的姘夫「追殺」。她用化名在報上發表意見,警方就找她去問筆錄,上面也不時地表達「關懷」之意,使她在輔導工作上

倍感壓力。

在法令不是很健全,實際參與兒童保護工作的人又少的情況下,老師們的努力總顯得人單勢孤,施老師說:「雖然現在有兒童保護專線,遇到虐待兒童的案子,社會局也會來處理,但遠水救不了近火,加上虐待的定義認定困難,驗傷工作不切實際等。這都是實際工作上的困難。」

除此之外,施老師很肯定家扶中心與展望會的工作,他說家扶中心就近實際參與救援行動對學生很有幫助。

施老師語重心長地說:「政府應該勒令那些色情卡拉OK歇業。但最重要的是:對學生父母的再教育及法令宣導,除非父母有正確的觀念,否則政府與學校再努力也是枉然。」 

(文/游慶培/ 原文刊載於宇宙光雜誌1996年6月號)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我願意-黃國倫的音樂世界

「我願意為你  願意為你  我願意為你忘記我姓名  就算多一秒停留在你懷裡  失去世界也不可惜。」 這是黃國倫為香港「金曲歌后」王菲(王靖雯)所寫的曲子。這首歌推出後,不但登上排行榜冠軍,也是唱片公司銷售業績最好的一張唱片。這首歌也成為黃國倫在流行音樂創作生涯的轉捩點。尤其特別的是,他是用禱告的方式來完成這首歌。 他是如何用禱告來寫歌呢? 他常説:「流行音樂有很強的意識形態,總是叫人遠離上帝。一個基督徒從事流行音樂工作,是很苦悶的⋯⋯。」這幾年來,他是如何面對信仰與工作中所存在的矛盾,他又是如何解開這樣的心結? 讓我們來聽聽,他的故事。 一、童年 我是個幸運兒,成長過程一直都很順利,而且是家裡的寵兒。 事實上,我沒什麼童年,學校成績雖然一直都很好,但回憶並不精彩,沒有漫畫書,沒有彈珠。我只記得每天都在唸書,唸到睡著再起來唸,唸得很辛苦。 國中時期,在明星學校裡是最好班級的前三名,但我並不快樂。我開始讀一些哲學的書,老實說,我並不懂那裡面的大道理,我只是想尋找一些東西,填補內在的虛空。 二、明星 考上建中後,我開始迷存在主義,讀沙特、卡膠、對這個虛無的世界越來越不認同。早熟的我不知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。我不唸書,開始學彈吉他。學了兩個禮拜後就成為吉他社社長。我唱歌、寫詩、畫畫,抒發我的情感,我發現在這些方面,我還滿有天份的。 大専聯考,父母不讓我去考美術系或音樂系,我只好讀理科。考上交大後,讀的是工業管理,我一點興趣都沒有,當然更不用功,開始玩美術,後來當上美術社社長。 平時我就穿著一身黑衣,戴墨鏡、背一支黑吉他,出入各西餐廳駐唱。喜歌聽我唱歌的人,都要付五、六十元才能聽我唱歌。我常開演唱會,到各大學巡迴演唱。演話劇,畫圖開個展,又唱歌,又寫詩,常是校園裡最閃亮的一顆星。大一就有三個社團要找我當社長,我很不屑。 有一次,同學到我寢室來,向我傳福音。他拿一把吉他,自彈自唱。我毫不客氣地跟他說:「你和弦全部彈錯,拿來,我彈給你看。」 我非常驕傲,套句同學的話,我很「欠扁」,但我從來不在乎他們的想法。 雖然我老是站在人前當領袖,但每次舞台散去後,剩下的就是寂寞,掌聲沒有辦法滿足我。事實上我很憂鬱,沒什麼喜樂可言,對世界沒有信心。將來要幹嘛,未來會如何,我從來都不知道。 三、失去 當兵那幾年,

永恒的烙印---黃立德的故事

一聲巨響!火團像巨龍的魔爪般在四、五層樓高的廠房內迅速竄升--- 黃立德就站在最靠近起火點的位置,爆炸的威力把他震倒在地,隨即昏迷了過去。廠房裡五十公尺內一片火海。 ◼︎工廠 永恆機電是黃立德的父親黃再益白手起家一手建立起來的事業。就在黃立德考進高工的那一年,他父親的事業進入了最低潮,工廠負債七百多萬,家中沒錢買米,也沒有電。高三那年,家裡的負債劇增至三千多萬,工廠員工從一百多名驟減至剩下兩名。黃立德跟著父親到處向人借錢,半夜起床常常看到父親坐在客廳黑暗角落,獨自嘆息。但作子女的又能幫得上什麼忙呢? 「上帝呀,求你幫助我們吧。」他常常向從小就認識的耶穌基督祈求--- 求上帝幫助他們家度過難關。 服兵役的兩年裡他常藉職務之便回家幫忙,姊姊、妹妹也陸續從學校畢業加入奮鬥的行列。那一兩年家裡的經濟開始有了起色。 在全家胼手胝足地努力下,民國六十八年買下了三芝這塊土地建立了三芝工廠。好不容易熬過了艱苦的十二年,民國七十三年,黃家終於還清了所有的債務。永恆公司的業務也漸漸起飛。 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下午,黃立德在永恆電機工廠指揮產品試俥。這一天為了試製軍方委製的戰車履帶,工廠的機台經過改裝,沒想到試俥沒多久,因為技師的疏忽,焊接的油管承受不了加倍的壓力爆裂開來,油洩出灑在高溫油爐上引發爆炸,黃立德首當其衝。 ■急救 黃立德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仍心有餘悸,他說:「昏迷了數秒後我被身上的火燙醒。看看身上的衣服還在燃燒,再看看自己的手、腳都還能動,我拚命地在地上爬滾,努力地往廠房外逃命。」黃立德相信這條命是上帝救回來的,當時他心裡充滿感恩。後來當他好不容易爬到廠外空地,他才發現自己全身流著血,手背的表皮像蠟紙一般地翹起,頭髮因燒焦而捲曲,腳上的表皮也因為爬滾全部磨破。 看到捲曲在一旁哭嚎呻吟的員工,他發現情況嚴重,立刻跑到五十公尺外的辦公室尋找救援。 「因為是下班時間,交通壅塞,那天從三芝到竹圍馬偕醫院花了五十多分鐘的路程。寒冬晚上五點,天色昏暗,醫院門口停滿計程車,一群血肉模糊的人必須忍著痛,走進急診室。我讓員工、包商先行急救並安排轉院後,自己才接受急救。」黃立德接著回憶說:「這時我的傷口早已劇烈疼痛,全身血肉模糊,痛苦難當,我不知道自己原來是七個人當中傷得最嚴重的一個。」當時他全身百分之五十四,三級嚴重燒傷,醫生完成急救處理後只說了一句話:「他

如何帶領敬拜團隊

  游智婷口述 / (註:「台北密集敬拜主領培訓會」是讚美之泉第一次主辦與「敬拜主領」相關的培訓課程,日期是2020年七月廿六日下午15:00到晚上22:00,地點在台北復興堂。課程內容從唱歌技巧與音樂知識、如何選歌、舞台與台風要點以及如何帶領團隊等...。本文內容是當天最後一節課的最後一段,游智婷牧師的見證是讓我最感動的一段,試著把它整理成文字,並取得游智婷牧師的許可,在此分享給讀者。)   帶領敬拜團隊與帶領其他團隊不同的是,它多了一個重要的元素---「音樂」,音樂能把我們的「魂和情感」連結在一起。也因為是魂的連結,在我們團隊當中,姊妹與弟兄的相處要非常小心,男女不可以單獨在同一個房間,否則一定要在一個開放性的空間。敬拜團隊的領導者對這類的事情要非常敏銳,特別是敬拜主領要特別站立得穩,不要認為自己可以免疫,包括我自己在內。仇敵很喜歡攻擊我們,只要擊倒一位敬拜主領,就可能可以分裂教會。    我不喜歡一個人服事,因為我覺得一個人的試探太多。團隊服事可以彼此幫補、提醒。團員會很勇敢的告訴我們,需要改進的地方,這都是我們進步的動力。就像David牧師所說的,身為一位領導者,我們聽到別人的建議,不要感到被冒犯(你感到被冒犯就是給仇敵留機會)。對某人有意見,一定要當面與他聊一聊,說清楚講明白。 讚美之泉的兩次危機   讚美之泉的事工歷經了廿七年(共出了25張專輯),我們也曾遇到過很多的困難。曾有兩次幾乎面臨到瓦解的危機。有許多人很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?我在這裡簡單地說明:   第一次危機是同工們對事工的方向有不同的看法,有一群同工希望團隊事工專注在敬拜讚美,有一群同工希望成為基督教藝人(Christian Artist,福音歌手)。要成為藝人是需要行銷包裝、廣告,需要塑造偶像。我個人創立讚美之泉時領受到的異象就是敬拜讚美,那一次的分裂,幾乎有一半的同工離開。     在那之後,我們又遇到另外一個危機,這次是在感情方面受到很嚴重的攻擊。有一位「牧者」來到我們當中,在團隊中傷害了許多姊妹的情感,常常腳踏兩條船,造成不小的分裂。這一次事件,把我們剩下的團員再砍掉一半。2001年,讚美之泉經歷一段非常艱難的時光,幾乎要瓦解。   徹底的破碎   「我沒有辦法。」有一次巡迴演出,敬拜開始前五分鐘,我衝回後台:「我自己都不相信上帝會醫治我,我怎麼可能配領人來醫治?」  我爆哭著說: